申請日2015.08.31
公開(公告)日2016.01.20
IPC分類號C02F9/14
摘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懸浮法生產PVC糊樹脂工藝廢水處理裝置,屬于廢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所述的廢水處理裝置包括廢水儲存池,廢水儲存池、絮凝池、第一砂濾器、生化曝氣池、二沉池、清水池、第二砂濾器、回用水罐依次相連;其中,廢水儲存池、絮凝池之間的管路上分別連接PAC/PAM加藥器和NaOH加藥器;第一砂濾器、生化曝氣池之間的管路上連接生活污水儲存池;清水池、第二砂濾器之間的管路上連接PAC加藥器。本實用新型對洗釜廢水采用物化處理與生化處理結合的手段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廢水回用、節(jié)約水源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得到的回用水,達到COD小于60mg/L的國家循環(huán)水回用標準。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懸浮法生產PVC糊樹脂工藝廢水處理裝置,包括廢水儲存池(1),其特征在于:廢水儲存池(1)、絮凝池(4)、第一砂濾器(5)、生化曝氣池(7)、二沉池(8)、清水池(9)、第二砂濾器(11)、回用水罐(12)依次相連;其中,廢水儲存池(1)、絮凝池(4)之間的管路上分別連接PAC/PAM加藥器(2)和NaOH加藥器(3);第一砂濾器(5)、生化曝氣池 (7)之間的管路上連接生活污水儲存池(6);清水池(9)、第二砂濾器(11)之間的管路上連接PAC加藥器(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浮法生產PVC糊樹脂工藝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二沉池(8)底部還與生化曝氣池(7)上部相連。
說明書
懸浮法生產PVC糊樹脂工藝廢水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懸浮法生產PVC糊樹脂工藝廢水處理裝置,屬于廢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微懸浮法生產PVC糊樹脂的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洗釜液,其中約含1%的PVC粉料以及少量涂釜劑、生產添加劑等。此洗釜液經加藥絮凝捕獲殘留PVC后,同時產生大量的含有機物的廢水,COD約在300~500mg/L之間,需外排污水處理廠處理,造成水源浪費。
發(fā)明內容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節(jié)約水源的懸浮法生產PVC糊樹脂工藝廢水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所述的懸浮法生產PVC糊樹脂工藝廢水處理裝置,包括廢水儲存池,廢水儲存池、絮凝池、第一砂濾器、生化曝氣池、二沉池、清水池、第二砂濾器、回用水罐依次相連;其中,廢水儲存池、絮凝池之間的管路上分別連接PAC/PAM加藥器和NaOH加藥器;第一砂濾器、生化曝氣池之間的管路上連接生活污水儲存池;清水池、第二砂濾器之間的管路上連接PAC 加藥器。
所述的二沉池底部還與生化曝氣池上部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如下:
(1)來自生產車間的洗釜液,進入廢水儲存池,在洗釜液進入絮凝池之前加入PAC、PAM,并以NaOH調節(jié)其pH值約8.0,使絮凝后的上清液滿足生物處理工藝的要求,絮凝池的主要作用是捕集PVC;
(2)絮凝后的上清液經第一砂濾器過濾后與來自生活污水儲存池的生活污水一起直接進入活性污泥生化曝氣池。引入生活污水的目的是滿足生化處理中微生物對氨氮的需要?刂粕貧獬貎任⑸锟偭俊⑵貧鈴姸、運行周期等,生化曝氣池出水的COD值降至為20~ 30mg/L;增加活性污泥生化曝氣池的曝氣量,消解部分活性污泥,降低生物污泥的產生總量。
(3)生化曝氣池出水經二沉池、清水池沉降后,與來自PAC加藥器的PAC絮凝劑混合后,再經第二砂濾器過濾去除懸浮物后,達到循環(huán)水回用標準,用以補充循環(huán)水、消防用水、澆花澆地用水等。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采用物化處理與生化處理結合的手段處理洗釜廢水,從而達到廢水回用的目的。洗釜廢水經前期絮凝捕集PVC后,得到富含有機物的廢水,經引入生活污水滿足生化處理中微生物對氨氮的需要后,再經微生物處理降解其富含的有機物從而獲得用于循環(huán)水補水等的回用水,節(jié)約了水源。本實用新型得到的回用水,達到COD小于60mg/L的國家循環(huán)水回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