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4.19
申請日:2024.03.19
分類號:C02F9/00(2023.01)I;C02F3/08(2023.01)N;C02F3/12(2023.01)N;C02F1/00(2023.01)N;C02F3/30(2023.01)N;C02F7/00(2006.01)N;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及污水回用方法。其包括蓄水箱、凈化箱一、曝氣機、蓄泥斗、凈化箱二以及維護組件。蓄水箱與污水源連接。凈化箱一的內(nèi)部設置過濾室以及連通過濾室的污泥室。曝氣機的曝氣端伸入污泥室。蓄泥斗與污泥室相對連通。凈化箱二位于凈化箱一上,一端連通污泥室,另一端設置回用管,底部連通蓄泥斗,凈化箱二內(nèi)還設置生物載體盤。維護組件位于凈化箱二頂部,對老化的生物膜進行維護。本發(fā)明設置初步沉降-過濾-活性污泥-生物膜的處理工藝,結構緊湊,處理方式多樣。設置凈化箱一和凈化箱二聯(lián)合處理,形成機污染物-細菌-原生動物的食物鏈,將有機物分解,實現(xiàn)清潔、高效的污水回用。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與污水源連接,用于存儲污水對其初步沉降;凈化箱一(2),凈化箱一(2)的內(nèi)部設置用于過濾且連通蓄水箱(1)的過濾室(201)以及用于污泥凈化處理且連通過濾室(201)的污泥室(202);曝氣機(5),曝氣機(5)的曝氣端伸入污泥室(202);蓄泥斗(4),蓄泥斗(4)位于凈化箱一(2)底部,與污泥室(202)相對連通,內(nèi)部填充活性污泥;凈化箱二(3),凈化箱二(3)位于凈化箱一(2)上,一端連通污泥室(202),另一端設置回用管(8),底部連通蓄泥斗(4),凈化箱二(3)內(nèi)還設置多組同軸且同步轉動的生物載體盤(14);以及維護組件(15),維護組件(15)位于凈化箱二(3)頂部,配合生物載體盤(14)的旋轉,通過機械刮除、水力沖刷的方式對其上老化的生物膜進行維護。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凈化箱一(2)為L型結構;過濾室(201)位于凈化箱一(2)的豎直段上,頂部設置進水口,內(nèi)部設置多組不同等級的過濾網(wǎng)(2011),外壁設置與過濾網(wǎng)(2011)一一對應的排渣閥(2012);污泥室(202)位于凈化箱一(2)的水平段上,底部與填充污泥的蓄泥斗(4)連通,側壁設置出水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凈化箱一(2)的水平段上設置貫穿污泥室(202)且連通曝氣機(5)的曝氣管(2021);曝氣管(2021)的側壁上設置朝向出水口且傾斜呈四十五度角的曝氣頭(2022)。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凈化箱二(3)和凈化箱一(2)之間設置回泥件;回泥件包括真空泵(10)、與真空泵(10)連通的真空管(11)、與真空管(11)連通的抽氣管(12)以及與抽氣管(12)連通的回泥管(9);回泥管(9)的頂端伸入凈化箱二(3),底端穿過污泥室(202),且伸入蓄泥斗(4)。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凈化箱二(3)的一側設置電機(13),內(nèi)部設置橫向貫穿內(nèi)部空間的轉軸(16);多組生物載體盤(14)依次串接在轉軸(16)上,隨著電機(13)的驅(qū)動同步旋轉。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其特征在于,維護組件(15)包括維護架(1501)、進水管(1503)以及連通維護架(1501)和進水管(1503)的分流管(1502);維護架(1501)設置在凈化箱二(3)的頂部,且位于相鄰兩組生物載體盤(14)之間,兩側設置具有機械刮除、水力沖刷功能的維護件(1505);進水管(1503)連通回用管(8)。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其特征在于,維護架(1501)上設置有與生物載體盤(14)配合的扇形滑槽(1504);維護件(1505)沿扇形滑槽(1504)的槽壁呈放射狀設置多組。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其特征在于,維護件(1505)包括刮除架(1506);刮除架(1506)為框型,同時框內(nèi)設置連通分流管(1502)的噴水頭(1507)。
9.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污水回用裝置的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S1、污水源的污水進入蓄水箱(1),污水在蓄水箱(1)內(nèi)靜置,達到對其初步沉降的目的,分離出污水中的大塊垃圾、雜物;S2、污水被轉移至凈化箱一(2)內(nèi),依次經(jīng)過過濾室(201)多層過濾,濾除垃圾、雜物,再進入污泥室(202);污泥室(202)內(nèi)存儲活性污泥,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被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S3、污泥室(202)內(nèi)的污水被轉移至凈化箱二(3);通過生物載體盤(14)轉動逐漸在盤片上形成一層生物膜;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入生物膜,并通過細菌的代謝活動而被降解,最終凈化水從回用管(8)流出;S4、維護組件(15)通過機械刮除、水力沖刷的方式定期對老化的生物膜進行維護。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及污水回用方法。本發(fā)明設置初步沉降-過濾-活性污泥-生物膜的處理工藝,結構緊湊,處理方式多樣。設置凈化箱一和凈化箱二聯(lián)合處理,形成機污染物-細菌-原生動物的食物鏈,將有機物分解,實現(xiàn)清潔、高效的污水回用。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污水回用裝置,包括蓄水箱、凈化箱一、曝氣機、蓄泥斗、凈化箱二以及維護組件。蓄水箱與污水源連接,用于存儲污水對其初步沉降。凈化箱一的內(nèi)部設置用于過濾且連通蓄水箱的過濾室以及用于污泥凈化處理且連通過濾室的污泥室。曝氣機的曝氣端伸入污泥室。蓄泥斗位于凈化箱一底部,與污泥室相對連通,內(nèi)部填充活性污泥。凈化箱二位于凈化箱一上,一端連通污泥室,另一端設置回用管,底部連通蓄泥斗,凈化箱二內(nèi)還設置多組同軸且同步轉動的生物載體盤。維護組件位于凈化箱二頂部,配合生物載體盤的旋轉,通過機械刮除、水力沖刷的方式對其上老化的生物膜進行維護。
優(yōu)選的,凈化箱一為L型結構;過濾室位于凈化箱一的豎直段上,頂部設置進水口,內(nèi)部設置多組不同等級的過濾網(wǎng),外壁設置與過濾網(wǎng)一一對應的排渣閥;污泥室位于凈化箱一的水平段上,底部與填充污泥的蓄泥斗連通,側壁設置出水口。
優(yōu)選的,凈化箱一的水平段上設置貫穿污泥室且連通曝氣機的曝氣管;曝氣管的側壁上設置朝向出水口且傾斜呈四十五度角的曝氣頭。
優(yōu)選的,凈化箱二和凈化箱一之間設置回泥件;回泥件包括真空泵、與真空泵連通的真空管、與真空管連通的抽氣管以及與抽氣管連通的回泥管;回泥管的頂端伸入凈化箱二,底端穿過污泥室,且伸入蓄泥斗。
優(yōu)選的,凈化箱二的一側設置電機,內(nèi)部設置橫向貫穿內(nèi)部空間的轉軸;多組生物載體盤依次串接在轉軸上,隨著電機的驅(qū)動同步旋轉。
優(yōu)選的,維護組件包括維護架、進水管以及連通維護架和進水管的分流管;維護架設置在凈化箱二的頂部,且位于相鄰兩組生物載體盤之間,兩側設置具有機械刮除、水力沖刷功能的維護件;進水管連通回用管。
優(yōu)選的,維護架上設置有與生物載體盤配合的扇形滑槽;維護件沿扇形滑槽的槽壁呈放射狀設置多組。
優(yōu)選的,維護件包括刮除架;刮除架為框型,同時框內(nèi)設置連通分流管的噴水頭。
本發(fā)明又提出一種上述污水回用裝置的污水回用方法,步驟如下:S1、污水源的污水進入蓄水箱,污水在蓄水箱內(nèi)靜置,達到對其初步沉降的目的,分離出污水中的大塊垃圾、雜物;S2、污水被轉移至凈化箱一內(nèi),依次經(jīng)過過濾室多層過濾,濾除垃圾、雜物,再進入污泥室;污泥室內(nèi)存儲活性污泥,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被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S3、污泥室內(nèi)的污水被轉移至凈化箱二;通過生物載體盤轉動逐漸在盤片上形成一層生物膜;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入生物膜,并通過細菌的代謝活動而被降解,最終凈化水從回用管流出;S4、維護組件通過機械刮除、水力沖刷的方式定期對老化的生物膜進行維護。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本發(fā)明設置初步沉降-過濾-活性污泥-生物膜的處理工藝,依次對污水進行凈化,結構緊湊,處理方式多樣。尤其是通過凈化箱一和凈化箱二的聯(lián)合處理方式,建立有氧-無氧環(huán)境,形成機污染物-細菌-原生動物的食物鏈,利用微生物徹底將有機物分解,實現(xiàn)清潔、高效的污水回用。
本發(fā)明設置L型的凈化箱一,污水從管道一流入過濾室,經(jīng)過多組過濾網(wǎng)層層過濾,再進入污泥室,通過曝氣穩(wěn)定流動,流經(jīng)路徑長,凈化處理充分。工作人員定期開啟排渣閥,即可對過濾網(wǎng)進行清潔。
本發(fā)明設置維護組件,配合生物載體盤的旋轉,通過機械刮除、水力沖刷的方式對老化的生物膜進行維護,保證生物膜的凈化效果。
本發(fā)明設置回泥件,通過真空泵產(chǎn)生負壓,回泥管定期將代謝污泥轉移至蓄泥斗中,做活性污泥使用,保證污水在凈化箱二中流動的通暢,使其凈化容量穩(wěn)定。
(發(fā)明人:李冬;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