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东京热强奸精品_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_日韩男人的天堂_伊人中文无码综合网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 >> 技術轉移 >> 正文

高新廢乳化液處理系統(tǒng)

發(fā)布時間:2023-4-1 8:10:08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

公布日:2022.03.01

申請日:2021.11.22

分類號:B01D36/04(2006.01)I;B01D36/00(2006.01)I;B01D29/94(2006.01)I;B01D21/24(2006.01)I;B01D35/16(2006.01)I;C02F1/24(2006.01)I;

C02F1/52(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廢乳化液處理裝置,涉及廢乳化液處理技術領域。本發(fā)明的結構包括觀望機構、污水池、一級氣浮池、二級氣浮池、渣土池、藥箱、一號泵和二號泵,所述觀望機構罩在污水池、一級氣浮池、二級氣浮池、渣土池的正上方;所述一級氣浮池和二級氣浮池結構相同,且左右對稱;所述一號泵的入口端通過二號輸送管與污水池連通、出口端通過一號輸送管與一級氣浮池連通;所述二號泵的入口端通過三號輸送管與一級氣浮池連通、出口端通過四號輸送管與二級氣浮池連通;所述渣土池與一級氣浮池、二級氣浮池連通;所述藥箱與一號輸送管和四號輸送管連通。本發(fā)明方便清理污水池和渣土池,且具有遮蔽和方便視察的功能。

1.jpg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廢乳化液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觀望機構、污水池(18)、一級氣浮池(31)、二級氣浮池(32)、渣土池(46)、藥箱(59)、一號泵(67)和二號泵(70),所述觀望機構罩在污水池(18)、一級氣浮池(31)、二級氣浮池(32)、渣土池(46)的正上方;所述一級氣浮池(31)和二級氣浮池(32)結構相同,且左右對稱,所述一級氣浮池(31)呈圓環(huán)形的槽體結構,且中心部位的圓柱體為一號中心柱(39),所述一級氣浮池(31)的槽內設置有一號隔板(33)、二號隔板(34)、三號隔板(35)、掃渣機構;所述一號隔板(33)的左下側設置有氣浮機(40),所述一號隔板(33)與二號隔板(34)之間的空間為氣浮槽,所述氣浮槽的前側壁的通孔中設置有注入管(36),所述注入管(36)與一號輸送管(68)連通;所述二號隔板(34)與三號隔板(35)之間的空間為靜置槽,所述靜置槽的后側壁的通孔中設置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與三號輸送管(71)連通;所述三號隔板(35)與一號隔板(33)之間的空間為排渣槽,所述排渣槽的外側壁的通孔中設置有一號排渣管(38);所述掃渣機構的結構包括二號電機(41)、一號轉桿(43)、限位板(45),所述二號電機(41)設置在一號中心柱(39)的頂側壁的中心凹槽中,所述二號電機(41)的轉子頂端固定有連接頭(42);所述一號轉桿(43)的后端插入到連接頭(42)的水平通孔中,且通過扭簧與連接頭(42)連接,所述一號轉桿(43)的底端固定有方形的掃板(44);所述限位板(45)呈倒U型的板狀結構,所述限位板(45)固定在一號隔板(33)的頂端;所述一號泵(67)的入口端通過二號輸送管(69)與污水池(18)連通、出口端通過一號輸送管(68)與一級氣浮池(31)連通;所述二號泵(70)的入口端通過三號輸送管(71)與一級氣浮池(31)連通、出口端通過四號輸送管(72)與二級氣浮池(32)連通;所述渣土池(46)與一級氣浮池(31)、二級氣浮池(32)連通,所述渣土池(46)呈圓環(huán)形的槽體結構,且中心部位的圓柱體為二號中心柱(47),所述渣土池(46)的左后側壁和右后側壁的通孔中各設置有一個入渣管(48),所述入渣管(48)與一號排渣管(38)連通,所述渣土池(46)的槽底的前端部位設置的條形凹槽為導槽(49),所述導槽(49)的前端通孔中設置有二號排渣管(50),所述渣土池(46)中設置有排渣機構;所述排渣機構的結構包括中心軸(52)、二號轉桿(53)、三號電機(58)和二號轉軸(51),所述中心軸(52)設置在二號中心柱(47)的中心孔中,所述中心軸(52)的頂端與二號轉桿(53)的一端固定,所述中心軸(52)的底端固定有一號錐形齒輪(55);所述二號轉桿(53)設置在渣土池(46)的上方,所述二號轉桿(53)的底端固定有U型的刮板(54),所述刮板(54)貼在渣土池(46)的槽內側壁上;所述二號轉軸(51)設置在導槽(49)中,所述二號轉軸(51)上固定有螺旋葉;所述三號電機(58)固定在渣土池(46)的外側壁的凹槽中,所述三號電機(58)的轉子端固定有三號轉軸(56),所述三號轉軸(56)與二號轉軸(51)同軸連接,所述三號轉軸(56)上設置有二號錐形齒輪(57),所述二號錐形齒輪(57)與一號錐形齒輪(55)嚙合;所述藥箱(59)與一號輸送管(68)和四號輸送管(72)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廢乳化液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觀望機構的結構包括外環(huán)臺(10)、中心臺(11)、后臺(13)、頂棚(15)、臺階(17),所述外環(huán)臺(10)呈圓環(huán)形的板狀結構;所述中心臺(11)呈圓形的板狀結構,且設置在外環(huán)臺(10)的圓心部位,所述外環(huán)臺(10)與中心臺(11)之間通過若干個條形板狀的連接臺(12)固定連接,所述一號泵(67)、二號泵(70)和藥箱(59)安裝在中心臺(11)上;所述后臺(13)呈U形的板狀結構,所述后臺(13)固定在外環(huán)臺(10)的后端,所述外環(huán)臺(10)、中心臺(11)和后臺(13)的底側壁上各固定有若干個支腿(14);所述臺階(17)固定在外環(huán)臺(10)的前端;所述頂棚(15)呈倒錐形的罩殼結構,所述頂棚(15)罩在外環(huán)臺(10)和后臺(13)的正上方,且通過支柱(16)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廢乳化液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8)呈長方體的槽體結構,所述污水池(18)中設置有沉積板(19)、齒輪組、濾網(20)、驅動機構;所述沉積板(19)呈斜向的方板結構,所述沉積板(19)的后側的空間為沉淀槽、前側的空間為蓄水槽;所述齒輪組有兩個,分別設置在沉淀槽的左右側壁上,所述齒輪組的結構包括三個一號齒輪(23)、一個一號傳動鏈(24),三個一號齒輪(23)設置在沉淀槽的側壁的三個角處,所述一號傳動鏈(24)圍繞三個一號齒輪(23),所述沉淀槽的左右側壁上的一號傳動鏈(24)之間固定有若干個刮條(26)、后上角的一號齒輪(23)通過聯動軸(25)連接,所述刮條(26)貼在沉積板(19)的頂側壁或沉淀槽的后側壁上;所述濾網(20)呈U型的網狀結構,且兩端與污水池(18)固定,所述濾網(20)設置在沉積板(19)的前上端,所述濾網(20)的左端的污水池(18)的側壁通孔中設置有排污斗(21);所述濾網(20)的槽中設置有一號轉軸(22),所述一號轉軸(22)上設置有螺旋葉;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污水池(18)的右側壁上,且結構包括二號齒輪(27)、三號齒輪(28)和一號電機(29),所述二號齒輪(27)與一號轉軸(22)的右端固定,所述三號齒輪(28)與一個一號齒輪(23)同軸,所述一號電機(29)的轉子端固定有四號齒輪,所述二號齒輪(27)、三號齒輪(28)和四號齒輪通過二號傳動鏈(3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廢乳化液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槽中固定有扇形的導板(37),所述導板(37)的外側端固定在一號排渣管(38)底端的一級氣浮池(31)的側壁上。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廢乳化液處理裝置的初級過濾機構不能及時排出濾除的污漬;不具備遮蔽機構;不方便排出渣土。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廢乳化液處理裝置,包括觀望機構、污水池、一級氣浮池、二級氣浮池、渣土池、藥箱、一號泵和二號泵,所述觀望機構罩在污水池、一級氣浮池、二級氣浮池、渣土池的正上方;所述一級氣浮池和二級氣浮池結構相同,且左右對稱;所述一號泵的入口端通過二號輸送管與污水池連通、出口端通過一號輸送管與一級氣浮池連通;所述二號泵的入口端通過三號輸送管與一級氣浮池連通、出口端通過四號輸送管與二級氣浮池連通;所述渣土池與一級氣浮池、二級氣浮池連通;所述藥箱與一號輸送管和四號輸送管連通。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觀望機構的結構包括外環(huán)臺、中心臺、后臺、頂棚、臺階,所述外環(huán)臺呈圓環(huán)形的板狀結構;所述中心臺呈圓形的板狀結構,且設置在外環(huán)臺的圓心部位,所述外環(huán)臺與中心臺之間通過若干個條形板狀的連接臺固定連接,所述一號泵、二號泵和藥箱安裝在中心臺上;所述后臺呈U形的板狀結構,所述后臺固定在外環(huán)臺的后端,所述外環(huán)臺、中心臺和后臺的底側壁上各固定有若干個支腿;所述臺階固定在外環(huán)臺的前端;所述頂棚呈倒錐形的罩殼結構,所述頂棚罩在外環(huán)臺和后臺的正上方,且通過支柱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池呈長方體的槽體結構,所述污水池中設置有沉積板、齒輪組、濾網、驅動機構;所述沉積板呈斜向的方板結構,所述沉積板的后側的空間為沉淀槽、前側的空間為蓄水槽;所述齒輪組有兩個,分別設置在沉淀槽的左右側壁上,所述齒輪組的結構包括三個一號齒輪、一個一號傳動鏈,三個一號齒輪設置在沉淀槽的側壁的三個角處,所述一號傳送鏈圍繞三個一號齒輪,所述沉淀槽的左右側壁上的一號傳動鏈之間固定有若干個刮條、后上角的一號齒輪通過聯動軸連接,所述刮條貼在沉積板的頂側壁或沉淀槽的后側壁上;所述濾網呈U型的網狀結構,且兩端與污水池固定,所述濾網設置在沉積板的前上端,所述濾網的左端的污水池的側壁通孔中設置有排污斗;所述濾網的槽中設置有一號轉軸,所述一號轉軸上設置有螺旋葉;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污水池的右側壁上,且結構包括二號齒輪、三號齒輪和一號電機,所述二號齒輪與一號轉軸的右端固定,所述三號齒輪與一個一號齒輪同軸,所述一號電機的轉子端固定有四號齒輪,所述二號齒輪、三號齒輪和四號齒輪通過二號傳動鏈。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級氣浮池呈圓環(huán)形的槽體結構,且中心部位的圓柱體為一號中心柱,所述一級氣浮池的槽內設置有一號隔板、二號隔板、三號隔板、掃渣機構;所述一號隔板的左下側設置有氣浮機,所述一號隔板與二號隔板之間的空間為氣浮槽,所述氣浮槽的前側壁的通孔中設置有注入管,所述注入管與一號輸送管連通;所述二號隔板與三號隔板之間的空間為靜置槽,所述靜置槽的后側壁的通孔中設置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與三號輸送管連通;所述三號隔板與一號隔板之間的空間為排渣槽,所述排渣槽的外側壁的通孔中設置有一號排渣管;所述掃渣機構的結構包括二號電機、一號轉桿、限位板,所述二號電機設置在一號中心柱的頂側壁的中心凹槽中,所述二號電機的轉子頂端固定有連接頭;所述一號轉桿的后端插入到連接頭的水平通孔中,且通過扭簧與連接頭連接,所述一號轉桿的底端固定有方形的掃板;所述限位板呈倒U型的板狀結構,所述限位板固定在一號隔板的頂端。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渣槽中固定有扇形的導板,所述導板的外側端固定在一號排渣管底端的一級氣浮池的側壁上。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渣土池呈圓環(huán)形的槽體結構,且中心部位的圓柱體為二號中心柱,所述渣土池的左后側壁和右后側壁的通孔中各設置有一個入渣管,所述入渣管與一號排渣管連通,所述渣土池的槽底的前端部位設置的條形凹槽為導槽,所述導槽的前端通孔中設置有二號排渣管,所述渣土池中設置有排渣機構;所述排渣機構的結構包括中心軸、二號轉桿、三號電機和二號轉軸,所述中心軸設置在二號中心柱的中心孔中,所述中心軸的頂端與二號轉桿的一端固定,所述中心軸的底端固定有一號錐形齒輪;所述二號轉桿設置在渣土池的上方,所述二號轉桿的底端固定有U型的刮板,所述刮板貼在渣土池的槽內側壁上;所述二號轉軸設置在導槽中,所述二號轉軸上固定有螺旋葉;所述三號電機固定在渣土池的外側壁的凹槽中,所述三號電機的轉子端固定有三號轉軸,所述三號轉軸與二號轉軸同軸連接,所述三號轉軸上設置有二號錐形齒輪,所述二號錐形齒輪與一號錐形齒輪嚙合。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藥箱呈圓柱體的桶狀結構,且桶頂口設置有密封蓋,所述藥箱的左右側壁的通孔中各設置有一號導管和二號導管,所述一號導管與一號輸送管連通,所述二號導管與四號輸送管連通,所述藥箱上設置有送藥機構;所述送藥機構的結構包括四號轉軸、四號電機、五號轉軸和五號電機,所述四號電機和五號電機分別固定在藥箱的右側壁和左側壁上;所述四號轉軸左右部分別置于一號導管和桶槽中,所述四號轉軸上設置有螺旋葉,且右端與四號電機的轉子固定;所述五號轉軸的左右部分別置于桶槽和二號導管中,所述五號轉軸上設置有螺旋葉,且左端與五號電機的轉子固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設置觀望機構,現有的廢乳化液處理裝置要么設置在大棚中,需要特別設定大棚的面積,要么設置在室內,不利于空氣的流通;本發(fā)明設置的觀望機構與四個池相匹配,通過外環(huán)臺和后臺便于從上方觀察四個池的工作,通過中心臺支撐一號泵、二號泵和藥箱。

(2)本發(fā)明設置污水池,現有的廢乳化液處理裝置的污水池只具有沉淀和初級過濾的作用,而沉淀物和濾渣不能及時排出,需要定期清理污水池;本發(fā)明通過一號電機驅動一號傳動鏈轉動,使得刮條將沉積板上的沉淀物推入到濾網中,驅動一號轉軸轉動,使得螺旋葉將濾網上的濾渣卷到排污斗處排出。

(3)本發(fā)明設置渣土池,現有的渣土池只具有收集渣土的功能,當取出渣土時,渣土池的內壁上容易附著渣土,不易排出;本發(fā)明通過三號電機驅動二號轉軸和中心軸轉動,使得刮板隨著二號轉桿水平轉動,刮板將渣土池內壁上粘著的渣土刮下,并集中推入到導槽中,使得螺旋葉將導槽中的渣土卷動到二號排渣管處排出。

(發(fā)明人:肖紹武;張鉅鋮;楊青松;彭偉文)

相關推薦
項目深度追蹤
數據獨家提供
服務開通便捷 >